對任何產品設計師來說,這都是一個瘋狂的時代。就業(yè)市場一團糟,參與者太多,一切都顯得乏味,而人工智能即將從我們冰冷的手中奪走我們冰冷的職業(yè)生涯。
或許并非如此。但正如蒂莫西·柴勒梅德曾經唱過的“時代在變遷”……
為這些變化做好準備至關重要。所以我整理了一份可操作事項的清單。產品部門把它卡在了 JIRA 里,現(xiàn)在它已經被扔進垃圾日志了。系好安全帶……
天哪!Figma!現(xiàn)在人人都在預言,最常用的產品設計工具 Figma 即將消亡。
PolyFormat® Figma 最初是 Mac 上那個瘋狂的荷蘭版 Sketch 的絕佳替代品,它像一個有毒的新伴侶一樣,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愛情轟炸。它滿足了我們所有的需求。天哪,最初幾年它簡直太棒了,你只需要一個網(wǎng)頁瀏覽器,就可以創(chuàng)建無數(shù)的矩形,所有圖片都保存在云端。生活真是太棒了。
然后事情發(fā)生了。Figma 變得貪婪起來。它意識到設計并不能帶來收入,它需要更多用戶。它該如何讓每個人都使用它,并為此每月支付 15 美元呢?
席位。是的,現(xiàn)在這個應用是面向整個產品設計團隊的。我們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,可以發(fā)表評論,而且“開發(fā)模式”意味著開發(fā)者可以訪問它并自行交接(Zeplin 安息)
現(xiàn)在,你那不起眼的畫板成了項目的主要資源,247 個人全天候都在使用它,那些未命名的圖層也都處于活動狀態(tài),所有團隊成員都可以看到。這就像一扇實時的窗戶,讓你窺見你的“冒名頂替綜合癥”。
自動布局意味著“來自市場營銷部門的 Rebekah”可以“跳進 Figma”并調整你的矩形。
不,麗貝卡!別管我的長方形了?。ㄍ叟?,人力資源部剛剛發(fā)郵件問我語氣)
Figma 現(xiàn)在是一款價格不菲的“設計運營”軟件。它是一款供團隊“協(xié)作”使用的生產工具,用于讓矩形適用于產品和開發(fā)。它還充斥著從其他 SAAS 產品(例如 Miro)竊取的、不必要的功能。現(xiàn)在你可以在 Figma 中設計 PPT/Canva 幻燈片了嗎?好吧,不行嗎?
Figma 從來沒有真正考慮過設計師最擅長的功能是什么?...
快速成型一直是產品設計中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它也是連接精湛工藝、愿景與最終交付給公眾的成品之間的橋梁。它是理想與現(xiàn)實之間的完美過渡。
Figma 從來沒有真正嘗試過這種做法。他們可能賺不到錢,不過這也挺好,畢竟現(xiàn)在有這么多新工具,能做的遠不止簡單的可點擊原型(Invision 已經 RIP 了)。
進入低代碼/無代碼“設計”軟件。只有你和你的矩形,但現(xiàn)在它們具有交互性,可以移動,你可以讓它們像一個真正的產品一樣運行。你可以使用動畫和實時數(shù)據(jù)。沒有協(xié)作選項,所以你可以安心地創(chuàng)造你的魔法,然后發(fā)送出去。
優(yōu)秀的設計師不會拋棄 Figma,而是會把大部分“創(chuàng)作”時間花在ProtoPie、Rive、Framer、Webflow和Play等“環(huán)境”中。現(xiàn)在,你可以實時設計和構建準生產級原型。代碼可能并非完全可復用,但感覺“還行”。
設計師應該寫代碼嗎?是的。
但請理解界限,因為“真正的本土”開發(fā)人員完全處于不同的水平。
原型是一個鮮活的互動作品,也是引以為豪的數(shù)字資產。它永遠不會成為可用于生產的代碼,但如今我們已不再是可點擊的屏幕,設計更注重體驗和“瞬間”。只是不要用太多……
人工智能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矛盾的說法。如果它是人造的,它就是假的、人造的或合成的。智能需要意識、情感或創(chuàng)造力,而這些是計算機根本無法理解或復制的。
那么為什么人工智能要搶走你的設計工作呢?
它不是。
瞧,我已經做了 30 年了,任何說人工智能將取代設計的人,根本就不知道設計或人工智能*實際上*是什么
產品設計 10% 在于“讓產品看起來美觀”,90% 在于人際溝通。它始于一份概要,最終成就一個可交付的產品。
我參與的上一個產品是一家大型支付公司的旗艦原生應用。那個團隊至少有 25 個人。他們都是專業(yè)人士
那些鼓吹人工智能將改變特效和CGI行業(yè)的人也是如此。任何對生產流程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,計算機最多只能渲染一些新奇的概念,幫助實現(xiàn)某些管理的自動化,并簡化某些流程。它永遠無法制作出真正上線的作品。它無法與人類協(xié)同工作。
人工智能無法理解正確的設計概要。它無法與人類交流,也無法整合用戶研究。它永遠無法滿足一個完整的敏捷產品團隊的需求。它無法理解Scrum Master的角色(好吧,誰能理解呢,不過我跑題了……),無法參與每日站立會議;也無法進行待辦事項梳理、沖刺規(guī)劃或理解技術債務。從根本上來說,它還不夠“智能”,無法成為數(shù)字產品團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人工智能將影響產品設計,但方式和你想象的不一樣。
目前,應用程序或網(wǎng)站具有定制布局,由人類產品設計師使用設計系統(tǒng)中的組件創(chuàng)建。
很快將會有三種類型的數(shù)字產品:
1)語音和對話式用戶界面
人工智能將成熟到一定程度,任何數(shù)字產品的入門級都將是聊天機器人的大幅改進版本。大多數(shù)客戶將與這項服務互動,以與品牌及其產品建立日常聯(lián)系。
2) 網(wǎng)站/應用:
我們目前擁有定制的移動優(yōu)先布局和響應式網(wǎng)頁斷點。原生應用采用固定的、人性化的布局。這將成為公司主要的數(shù)字渠道,由人設計,服務于人。
3)新的AI設計師:
人類創(chuàng)建一個組件庫,并按層級進行命名和分類。下一步的設計系統(tǒng)將是為AI而建,而不是由AI來建。下一步的設計系統(tǒng)將為AI而建,而不是由AI構建。
人工智能代理可以在無數(shù)的應用程序中學習和運用這些元素,適用于任何屏幕尺寸、任何用戶,并根據(jù)他們的需求和情況進行定制。實時提供數(shù)千個版本。
AI 將處理場景 1 和 3,但最有價值的是保留人與人之間的設計過程。
不幸的是,人工智能催生了一些不尋常的新職位,這些職位都很荒謬:
這些荒謬的Z世代新術語,指的是那些看似毫無天賦,卻利用人工智能設計矩形或編寫代碼的人?,F(xiàn)在任何人都可以稱自己為設計師、開發(fā)者或設計師。他們當然是。
只不過,他們就像蒙娜麗莎的NFT之于*真品*蒙娜麗莎一樣,既是設計師/開發(fā)者。你沒有制造任何東西,也沒有創(chuàng)造任何東西,你只是制造了一個連讓·鮑德里亞都能哭到 ...
這簡直是無稽之談。
我覺得是這家伙先開始的。該死的安德烈。
從艱巨的設計任務到人工智能招聘經理的崛起,獲得一份設計工作就像找到一片五葉草一樣容易。
2028年產品設計面試:
階段 1) 使用 ScreenChimpAI® 進行篩選通話
階段 2) 與 HireManagerAI® 進行初步對話
階段 3) 與產品和技術部門面談
階段 4) 使用 FigmAI 進行設計任務 — 1-2 小時(5 天)
階段 5) 與 PromptMaster(設計領導者的新術語)進行氛圍編碼會議
階段 6) 使用 MentalistAI® 進行全面的心理測量評估
階段 7) 進行全身掃描以進行生物特征交叉引用,以發(fā)現(xiàn)不需要的異常(創(chuàng)造力、批判性思維、原創(chuàng)性等)
階段 8) 與代幣負責人進行設計系統(tǒng)白板會議
階段 9) 與 CEO、CMO 和 CAIO 進行 1.5 小時辯論
階段 10) 每張 1000 英鎊的肉類抽獎
產品設計終將走向與任何工藝相同的道路。不同的專業(yè)領域被同質化,形成單一角色。大部分繁重的工作將由機器完成,而一小群用戶體驗工匠將為人類創(chuàng)造定制體驗。文案寫作已死,用戶體驗寫作亦是如此。設計系統(tǒng)完全自動化。設計運營(DesignOps)已死。
與大多數(shù)后世界末日科幻預測一致,產品設計師將轉向成為農民。
人們總是需要食物。